砖陶文化馆
砖陶文化馆
顺应天道,竭尽人事!
仿古金砖、古建砖瓦和砖陶工艺品为主要产品的企业。
瓦的起源
时间:2018-08-01 | 砖陶文化馆

中国古代原始社会时期的人们以穴居和巢居委自己的住屋,这些住屋都是用树枝、树叶、茅草搭筑屋顶以防雨雪的,这就是“茅茨土阶”的时代。但是这些屋顶阻挡风雨的功能毕竟有限,所以人们很早就希望有比茅草更好的材料来筑造屋顶。

在中国,早在五六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期,人们就能用火将土炼制成各种陶器,从而使生活质量提高了一大步。烧制砖瓦与烧制生活用陶器在所用材料和烧制工艺上相同或相通,所以从生活所需和技术条件两方面来说,砖瓦的出现与陶器的出现理应在同一时期。但是迄今为止,我们能见到最早的瓦隶属于4000多年以前的龙山文化时期,即考古学家在山西宝鸡市桥镇遗址上发现的筒瓦与板瓦。在陕西岐山县凤雏村西周时期(距今3000年)的建筑遗址上见到的瓦,大小尺寸为长55-58厘米,大头宽36-41厘米,矢高19-21厘米;小头宽27-28厘米,矢高14-15厘米;瓦厚1.5-1.8厘米。这样一头大一头小的瓦便于前后相叠相连。当时这些瓦只用在屋顶的屋脊和天沟等处,后来发展到屋顶的檐口部位,还没有满铺屋顶,但已经改善了屋顶的防水功能。

排列整齐的瓦

山西扶风县召陈遗址使我们明白,大约在西周中期(2000年前),陶瓦才用在整个屋面上,使人们脱离了“茅茨土阶”的时代。这时的瓦尺寸已经减小,小型筒瓦长约23厘米,其大头宽13厘米,小头宽11.5厘米,高6.5厘米,厚0.8厘米。这时在檐口部位的筒瓦已附有半圆形的瓦当,在铺设方法上,已由用绳结扎改为用泥在屋顶上满铺一薄层,称“苫背”,再在泥上铺瓦,这种做法可使瓦与屋顶面结合得更坚实。

春秋战国时期,各地诸侯王国纷纷建造王宫,建筑技术得到发展,这时期的筒瓦使用更加广泛。在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陶瓦不仅在瓦当头上有了花纹装饰,而且表明也刻有雷纹、蝉纹等纹样,这可能是当时燕下都宫殿建筑上的用瓦。在屋面上普瓦目的是保护房屋不受雨、雪浸透,为了便于排水,瓦的表面当以光滑为宜,但在这里却在瓦背上刻出花纹,瓦背仰天,高高在上,站在屋下的人无法见到,所以它的装饰作用也无从发挥。这种装饰在后代的瓦上就见不到了。秦朝统一全国,在都城咸阳大造宫室,如今宫室无存,只留下众多瓦当、瓦片,其中有长56厘米、宽42厘米(小头宽39厘米)、厚1.4厘米的板瓦,筒瓦的瓦当由半圆形发展至圆形,其中有一种马蹄形瓦当用以遮护木椽子头,尺寸大,通长达66厘米,高27-48厘米,厚2.5厘米,瓦当的直径有达52-61厘米者。从这些大尺寸的瓦也可推测出当年秦朝宫殿形体的宏大与威严。

铺满板瓦的屋顶

 

(本文选自建筑小学丛书《砖瓦》)

《砖瓦》

楼庆西 著

清华大学出版社

2016年11


推荐阅读
永乐金砖啊!真的吗?永乐年间可能根本就没有“永乐”金砖
苏州陆慕御窑金砖厂官方网站网址一www.yuyaozw.com网址一御窑金砖.网址金砖肇始于明代永乐年间。越来越多的“永乐”金砖出世了!是真的吗?究竟有没有永乐金砖呢? 金砖墁地的紫禁城中和殿
明清金砖制作选用的泥料
金砖烧造,永乐为什么只选中陆墓?明清御窑金砖的惟一烧造地为:苏州府,陆墓。六百年前,永乐帝在决定迁都并营建北京皇家宫殿的时候,在选用皇家宫殿室内铺地用砖的时候,为什么偏偏选中了远在江南苏州的“陆墓制造”的这块细料方砖呢?而且,为什么这块“陆墓制造”的方砖,会成为明清两朝皇家宫殿苑囿室内铺地的惟一指定
明清金砖的管理、挑选和运输
从现存史料看,明清御窑金砖并没有规定每年需要烧造或采办的例制,因而也没有专门的经营和买办机构,而是由朝廷指定工部向相关的各地方官府“用则征解”。征解地惟一处,为苏州府,长洲县,陆墓。金砖烧造在明代由内务府内官监会同工部议处(1),工部由营缮司执掌(2),派烧于南直隶各府,并由巡抚委派府、州、县官员管理(3)。
金瑾:我的内心也在炼一块金砖
作者:黄洁来源:《苏州日报》2017年3月10日就材质而言,金砖就是细料方砖,只不过,它是皇家建筑要殿地面铺墁的一种特供。古建专家蒋博光在《金砖墁地》中说:颗粒细腻,质地密实,敲之作金石之声,称“金砖”。明代永乐年间,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建造紫禁城,陆墓(现相城区陆慕镇御窑村)砖窑因其烧制方